穿越之庶子的奋斗史

第 15 章


    ?两个小丫头声音压得极低,君平安咳嗽了声,就都住了嘴,再不敢多言。
    刘启晖并不是傻的,他起执笔,脑中闪过各种表明主迹的词句,然后就在纸上写下‘身无彩凤□□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君平安在旁边看过后面色赤红,她瞪了刘启晖一眼,起身便急匆匆的走了。当然得走了,都得还相要的答案了,难道还留下尴尬不成?君平安是真正的古代人,哪怕商朝贵族女子再开放大胆,还是叫刘启晖的含蓄表白羞走了。
    君平安的担心并无必要,只要有刘启阳想娶公主,他们俩人的婚事基本就定了。现在刘家不大办,也是默认当年跟君家订婚者为刘家嫡子。既然是刘家嫡子,是嫡长子还是嫡次子,就不重要了。其实现在就要以把刘启晖直接放在王氏名下,但公主的事还没个准,刘知府觉得除非有五成的把握,否则他还不想悔婚。叫王氏说,刘知府就是当了□□还想立牌坊。反正她儿子就是不娶公主,她也不打算让君平安当自己媳妇。娶个孤女跟娶个有父母亲人的掌上明珠能一样吗?指不定她儿子的升官就差这一哆嗦呢。虽然她娘家也不差,可别忘了自己是庶女!再说了,靠外家和靠岳家这能一样嘛。
    刘启晖一转念就把那什么三小姐忘在了脑后,之后几天更是和胡先生请假,根本没去家学,也和刘启阳一样,呆在自己家里,或者是山上温书。
    胡先生也觉得该教给他的,都说的差不多,就布置了功课,让他自己做,隔三差五地拿来再让他检查就是。
    家学里面什么人都有,一大堆纨绔子弟只是混日子,考中了秀才便觉得高枕无忧,这阵子实在散漫,胡先生也不大愿意刘启晖受影响。
    转眼间,才几日功夫,就眼见四面八方的考生纷纷入府城。
    有老的,甚至五六十岁的秀才,白发苍苍,让人见之悯然,这种年纪,考中了又如何?无非就是死前要证明自己,一辈子心血终是没有白耗罢了。
    有少年的,最年轻的,差不多就是刘启晖了。
    当然,也有富穷之分,富者多半是马车而来,甚至带着仆从,而穷的,就是一身布衣,连青衫都没得穿。
    这些人都租得房子,夜中也会读书,或者会文寻友,一时间,酒、纸、墨,甚至食物的销售都大幅度增加,让附近经营者都笑的牙齿快掉了,巴不得天天如此,不过,这终究是妄想,三年只一个月啊!
    这样就过了几日,母亲花媚娘这几日日夜不休,端是为他制好了件衣服。叫刘启晖想,估计他若能中举,许是刘知府许下什么了,不然他这便宜娘可未必这般上心。反正他从小到大,所有衣服都是绣娘制的,花媚娘撑死能给他缝个荷包都是慈爱了。
    这日一大早,花氏就已经起来,早早就准备好,刘启晖一出来,就拿到花媚娘准备的考篮,翻了翻,果然应有之物都有。刘启晖也说不上什么滋味,其实这些东西五丫早就准备好一套了。不过东西都差不多,他还是拿了花媚娘准备的。
    临走前,刘知府也过来叮嘱一翻,可能比不过他那嫡出的大哥,但刘知府也真个把他当有出息的儿子看待,可怜天下父母之心了。只是出门前,偶然往后头瞅了一眼,却看见花媚娘跟刘知府二位正在你侬我侬……
    刘启晖……
    敢情送孩子考试也是感情助燃剂!貌似他娘做的还顶成功。
    刘启晖一言不发,快步前行,到了街道之上,才放缓了脚步。就在这时,郡下各县的秀才。已经全部来了。个个都有些紧张,通过道路到了考试的贡院,从大门处往里年,隐约能看到一个个矮小的号棚。
    这里,就是考试所在。院墙足有五米高,大门厚实,门前却是一队士兵,个个穿着盔甲,手持长刀,走动时钪钪作响。
    前面才有秀才靠近,里面的人就厉声喝着:“所有秀才按时排列,不许喧闹,不许争先,违者不许入场!”
    这一喝,顿时人人都肃然,于是上前,一个个的验过文单即所发的印凭,当下检查了下,就一一放入,不是秀才者,如无圣旨,敢于闯入,就是死罪,可当场格杀勿论,这是□□时立下的规矩。
    又经过一翻检查衣物,考篮,刘启晖才得以进门。边往里走边庆幸,果然有胡先生和刘知府二位经过科考的准备就是充足,他后头那个带的点心大也,正有兵丁在后头切呢,也不知那刀干净不,吃了那让人捏过的东西,不会拉肚子吧。
    话说,农业社会,历来科考都选在春秋两季,当然,官方所说,这是应着“孔子笔春秋”之故,其实是因这两季,不冷不热寒热适中,各地来人都能适应,如是寒冬,南方来的人不适应,如何是好?
    是故朝廷考虑到这个,所以才如此定下。
    但是春秋,也最容易传疫,省城考试起码有上千之数,多的甚至有数千之数。江南书院科举兴盛处,一个乡试起码能上万。这样多人,集在一起,如是传疫,往往一病就是一大批,这可全部是国家未来地元气,哪能如此。
    再加上夹带之风不绝,因此商朝太宗皇帝,考虑到这个,下旨,学院必准备医生就位,等考生若有生病,立刻服药送走。
    转到另一处,领到一个牌子,顺着牌子,就到了一个房间内,原来,这里的房间都是木房,有一桌一椅一榻,还有着一个篮子,这篮子每日换一次,里面有茶水、鸡蛋、米饭、煎饼,甚至还有半只鸡,就是考生一日所食。
    这是朝廷法度规定,无论贵贱,都是一样。这个朝庭跟他在现代所了解的古代还是略有不同,反正他就没从现代的史料中听说过科举考试还给发鸡的!哪怕一只鸡腿都不曾有过吧。说起来,还是要感谢这个时空的□□啊。
    刘启晖进了之后,又见到桌上有数支笔砚,粗细不一,但是各型都有了,制材不敢说上佳,也是良等,还有白纸一叠。这都是统一发放的物品,本是要收回的,但是由于精美,经常有考试完毕后,考生私下带走,官府开始时还查,后来查不胜查,也不愿意为这点事而说到惩罚上去,想想反正你们都是士子,也就罢了,因此就默许了。
    考生一入房间,就不许外出,有卫生地问题,自然有马桶给你,什么考完了离场全部是扯谈,你就是没事干,睡觉也要睡在这里,直到考试结束。
    一个时辰后,考生都已经按照牌子进了考场,主考官一声令下,立刻给予封门,从现在起,除了圣旨钦差,就算是宰相王爷也不许进入了。
    二千考生,自然要分成数区,称之房,一房二房三房直到二十房,每房百间房间,各配考官三人,又有巡兵五人,日夜守卫监督。
    正副总考官三人,一正二副,可在各房中随意巡视。
    等所有名单全部确定,人选也一一查实后,诸考官都是舒了一口气,亲自发放考卷。
    刘启晖见到的三人,一人就是中年人,穿着四品官服,而后两人,相对年轻些,穿着六品官服,这是举人考试,这每房主考官,也是朝廷所派。
    刘启晖见他们进来,连连深深拱手为礼,却也不多说话。
    这中年人,看了看名牌,看见了刘启晖几个字,眸子闪过一丝异光,又检查了一下笔墨,发觉已经磨好了,成色用度上都没有问题,就没有说什么,发了考卷,说着:“你等好好考试,切有舞弊。”
    刘启晖恭谨应是,深深行礼,等他们三人出去了,刘启晖才坐了下来,拿出了考卷,一看之下,心中就是一松,情不自禁都笑了。
    果然,厚厚考卷十张,却无非是帖经,这就是现代诗卷的填空与默写的模型。考官从经书中选取一页,摘其中一行印在试卷上。根据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写出与之相联系的上下文。
    如果是普通考生,其实熟读者,这也可以通过,但是十张考卷,前后也有上万字,要答上这上万字,一字不错,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毛笔字可没有从来的机会,真有错别字了,也可以画圈,然后在边上写上正字,但是这样一来,评价自然低了。
    特别是这种考试,简直是关系到人生命运前途,因此许多人心情紧张,一紧张就废了。刘启晖大考小考经过多少?岂有惧怕之感!当下就不假思考,直接写就,字字圆润端正,一气呵成。
    写完一页,再磨一次墨,然后再写一页,每页都放在桌子上,等待自干,以免湿墨叠了,污了考卷。
    刘启晖叫胡先生的考题大法磨炼,本是练熟了,虽是毛笔正楷(考场要求),一小时也可写一千五百字以上,当下不吃不喝,继续写着,途中似是有人来过,也不假抬头。
    等十卷写完,最后一张放在了桌上,这才发觉,天已经黑了,却不知何时,竟然有人帮他点亮了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