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隋唐之召唤系统

第十八章 洞房花烛


    ?几天后,大军回到杭州,得知张恒乐大军凯旋归来,杭州的老百姓都自发地到杭州城外迎接,一时间欢声雷动。张恒乐看到如此场面,心想:这就是民心,自己治下的吴国百姓总算过上了好日子,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百姓肯定是期盼自己能够胜利,要是自己失败了,吴国被灭了,老百姓就得重新回到以前那种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
    现在已经是八月下旬,张恒乐接着有两件事情要处理,第一是即将在十月份举行的第一期科举考试;第二是跟赵小满和新月娥婚事。
    回到杭州没几天,张恒乐派赵普带上聘礼去赵鼎府上提亲。赵鼎见自己女儿能够嫁给自己的意中人,并且这个意中人是吴国的君主,自己很快就要成为当朝国舅了,心情大好。
    至于新月娥,她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哥哥,这个哥哥新文礼不在吴国,就省去了提亲这个环节,直接挑选黄道吉日成婚。
    最后,经过生辰八字、生肖等配对,跟赵小满的大婚之日定在九月二十三,跟新月娥的大婚定在九月二十八。
    九月二十三日当天,杭州城王宫、各官衙府邸、一些普通老百姓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恭贺吴国君主和新王妃喜结连理。
    张恒乐按照古代成亲的程序,迎亲的队伍八抬大轿、仪仗开道、狮舞引门从王宫出发,浩浩荡荡地前往赵鼎尚书府,新娘赵小满上轿后,拜堂花轿进门,男家奏乐迎轿,繁缛的拜堂仪式毕,由两个小儇捧龙凤花烛导行,新郎执彩球绸带引新娘进入洞房,然后新娘在洞房之中等待,新郎在外招待宾客。
    晚上洞房中,张恒乐用挑杆缓缓挑开了红布,只见赵小满羞涩的低着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在这一刻,是那么的妩媚动人。
    张恒乐色心大起,就像一只饿狼急着马上就行周公之礼。
    “大王且慢,我们还没有吃喜糖和喝交杯酒呢。”
    张恒乐心急一下子把这些繁琐的程序忘记了。
    “小满,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礼节的。”
    “是父亲教我的,臣妾以后一定会好好服侍大王的。”
    小满先拿起一个喜糖把包裹的纸剥开,递给张恒乐,然后自己再吃了一个喜糖;然后两人喝交杯酒,这时候的交杯酒可不是现代婚礼上互饮对方的酒杯,而是各自喝掺到一起的酒。
    “喜糖也吃了,交杯酒也喝了,这下可以行周公之礼了吧?”
    “嗯”赵小满羞涩地低下头,毕竟才十五六岁,在后世也就是刚刚初中毕业,如何行周公之礼没人可以教她,只能低头不语,一动不动。
    “那接下来周公之礼应该怎么样,没人教你么?”张恒乐故意挑逗一下这个小新娘。
    “这个……父亲没有教过臣妾,”赵小满有点急了。
    “那该怎么办呢?”
    “那……那该怎么办呢!父亲怎么就不教教我!“赵小满急得留下两行清泪。
    张恒乐看她这个样子,也不好再挑逗她。
    “那就让为夫来教教你吧,可要好好学喔。“
    张恒乐缓缓脱下她的衣服,跟她进行鱼水之欢了。
    九月二十八日,跟新月娥的婚礼就简单一些了,由于新月娥没有长辈在吴国,就省去了迎亲这个环节,直接在王宫里拜堂。
    夜晚,洞房里,张恒乐握着新月娥的玉手,新月娥依偎在丈夫的怀中,若有所思。
    “可惜今天兄长不在吴国,兄长回去以后,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他还要为那个皇帝杨广尽忠,就算不和吴国为敌,面对天下反王,也十分危险,要是兄长有个三长两短,新家就要绝后了。”
    “娘子勿忧,以后寡人再想想办法。”张恒乐对此也没办法,只能安慰新月娥,但愿新文礼不要死在反王手里,以后能为吴国所用。
    几天后,吴国第一期科举考试开始举行,由于现在天下四分五裂,隋朝也还没有灭亡,加上吴国现在的国土也就是半个扬州,所以赶来报名参加考试的不算多。
    科举考试有文科、武科、理科三种科目,每科考试又分为初试、复试和殿试三个阶段,殿试后,按照报名的人数和能力择优录取五至十名到官衙或军中任职,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这次报名参加考试的一共有一千多人,有三成左右是现在吴国人,另外七成是外地赶来。这一千多人中,报考文科的有五百多人,武科的有四百多人,理科由于历朝历代的朝廷重视程度不够,前来报名的只有一百多人。
    至于考试的试题,文科的由张恒乐、左右两个丞相、赵鼎、宋璟等出试题,试题中四书五经和诗歌辞赋只是占考试内容的一小部分,主要要考的是处理各种政务的能力。
    武科又分为笔试和武试,笔试由张恒乐、洪承畴、狄青等出试题,主要是个人陈述如何操练士兵、排兵布阵、领兵指挥作战等,武试当然就是各人比试武艺;
    理科方面则不出试题,先由各个报名的人用笔阐述自己擅长的技术手艺,让后再动手实验,理论和动手能力相结合。
    在第一天初试里,最不满意的就是参加文科考试的人员,现在那些世家大儒、文人墨客们大部分只知道读四书五经,练习琴棋书画、诗歌辞赋,对于处理政务根本就无从着手,结果有六成报名的人一看见试题,不禁心里暗骂,满身闹骚,还没有答题就直接弃权走人了。
    其次是武科。大多数参加武试的人也就是各单纯的武夫,连字都不会写,更加不用说让自己把操练士兵、排兵布阵、领兵指挥作战等这些东西写下来,结果初试就直接有八成的人在笔试里弃权了,直接参加武艺比试。
    最开心的就是参加理科考试的人了,以前那些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地位本就不高,就更别说跟那些读书人有同样的机会去争取朝廷的录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