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妇有夫有田

第十六章 新屋建成


    ?天还没亮就起来了,一家人就出发了。
    一去苏青儿和刘氏就忙活摆祭台,中间一个大猪头,两边各摆着鸡鸭,还有煮熟的白肉,一些瓜果,再旁边放了满满两坛子酒,前面摆了一个小香炉,里面点上香,两边燃上烛。
    而黄松海则去了镇上买了几屉包子馒头,等给工人们来了可以吃到早餐。
    不一会儿请的工匠和小工陆陆续续都到了,村长和村里主动来帮忙的都来了,最后来了一个穿着青色道袍的老头,是刘氏专门请的风水先生。
    大家吃过了早饭过来,就开始干活了,先是风水先生拿着一把桃木剑站在祭台面前舞来舞去,又跑到要修房子的空地上去比划,嘴里不知道哼着些什么,一番跳下来,已是满头大汗。
    再接着就是村里最年老的齐爷爷上场了,齐爷爷今年已经快九十了,村里资格最老,辈份最高的人。只见齐爷爷走到祭台面前,点燃了三炷香,朝四方各拜了一遍,嘴里说着吉祥话儿,然后郑重的把香插进香炉里,又拿起一坛子酒,倒在两个大碗里,举起大碗高喊到:“敬山神!”然后把酒倒在祭台前面,随后喝下另一碗,接着又是河神土地爷和财神爷,都敬了过后,便放响了鞭炮,这就算祭祀完毕,众人开始干活。
    随后又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村里的年轻男劳力几乎都来了,这让苏青儿很很高兴,人多力量大,希望能在过年前全部完工。
    “青儿!”正在忙活的青儿听着有人唤。
    “秋丫,何玉嫂子,蒋嫂子,你们怎么也来了?”
    “怕你忙不过来呗,蒋嫂子知道我要来,一早就来和我同路了,正巧路上又碰到何玉嫂子,我们就一起来了。”秋丫笑嘻嘻的说着。
    几个女人一边做饭一边说话聊天,倒也做得快,等到午时,饭菜都做好了,小工和工匠差不多有三十人,苏青儿为了大家都能吃饱,饭菜都准备的足足的,搭了五张桌子,男人们坐四桌,女人们坐一桌,桌子上五个大盆装的满满的,一盆土豆烧肉,一盆蘑菇炖鸡,一盆青椒炒肉,还有一盆馒头,一盆米饭。
    “这饭食真好,我给那么多人修房子,这是办的最好的了。”一位工匠说着,引旁边不少人的符合。
    苏青儿听到说:“大家伙儿将就着吃,晚上我也会准备晚饭,大家伙儿吃完饭了再回去。”
    “哎,好!好!”
    ……………………
    都说人多力量大,再加上工钱给的高,饭食吃的好,大家都努力为主家干活,不到一个月新屋就建成了。
    这天房屋建成,打扫干净,一家人来到新屋前面。
    首先是一栋三层楼的阁楼,这是计划做酒楼的,进门整个大厅一目了然,右手边一个柜台,大厅中间搭了一个舞台,舞台周围错落有序的摆着桌椅,而往里一点左右两边各有楼梯通往楼上,二楼和三楼都是包厢,只是二楼的包厢比较小,只是一间屋子里放着桌椅,三楼的比较大,中间窗户面前是桌椅,右边是一帘轻纱落地,这里苏青儿预计着请些只卖艺歌妓什么的在这表演。左手边屏风后面是床铺供客人简单的歇息,
    从大厅后面出去就是一个院子,中间和左边各有一栋两层的阁楼,里面分布了不少房间,这里便作为给客人住宿的地方。
    从右边出去是一个通道,正对着的门里是一个小院子,这里是厨房,和以后请的人住的地方。而顺着通道往最里面走就是一道紧闭的大门,这里就是自己家人居住的地方了。
    推开门,是一个大院子,院子中间一口水井,院子正前方是大厅,大厅旁边是饭厅,院子右边是小厨房,院子左边却是一池湖水,已经按照苏青儿的意思在里面种上了莲藕,等来年就会开出好看的荷花了。湖边也栽种好了各种各样的果树,湖心中间也修了一个小亭子。
    顺着湖边走过去,又是一个院子,这里作为客房,平时家里有客人来,就安排在这里住。
    从大厅后面出去,就是内院了,正房刘氏带着阿瑞居住,两边耳房暂时空着,苏青儿和黄松海住左厢房,推开窗户就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右厢房暂时只能空着,按刘氏的话说以后阿瑞娶了媳妇就住右厢房。
    屋里的设计也是苏青儿亲自设置的,进门正对着是两把雕花椅子,可以把靠背立起来坐,也可以放下去做躺椅,椅子两侧各有一个小茶几,两侧下方各有两把椅子,椅子中间也是茶几。右手边有一个小台阶,上面有一张矮桌,矮桌后面是铺在地上的软垫,平时可以看书写字,或者靠着休息都可以,再后面是书架。左手边有一道拱门,帘幔挂在两边,只有珠帘垂下来叮叮当当,进去就是里屋了,首先一张雕花拔步床映入眼帘,床上铺着大红色绣着鸳鸯的被子,让苏青儿不禁脸红,刘氏把他们的房间布置的跟新房一样,大红的帘幔,大红的蚊帐,大红的枕头,大红的床单被罩。连梳妆柜,衣柜,屋中间的桌子凳子,放置角落的浴桶,遮挡的屏风全部都是刷的红漆。
    因屋里窗户都是装的琉璃,掀开窗帘,打开窗户,屋里明亮喜人。
    接着,就是搬家了,家里一致认为,就要离开这些邻居了,该大办一下,经过商量,到了搬家这天,从镇里订了二十桌饭菜,摆在麦场里,家家户户都来了人,所有人都吃的心满意足的离开。
    晚上黄松海陪着苏青儿去了罗大江家里,蒋氏的公公罗丰收婆婆杨氏都很高兴,接过黄松海特意带去的糕点,一个劲儿的说破费了破费了,等坐下来黄松海开口道:“叔,婶这些天几位哥哥嫂子给我们帮忙都辛苦了。”
    “不辛苦,你们不但给工钱,还供两顿好吃食,再说,你们肯把你们所有的地佃给我们,也是帮了我们大忙啊!厚道人有好报啊!”罗丰收感叹说道。
    “今天我们来主要是青儿的意思,这些天蒋嫂子一直和青儿一起给大伙儿做饭,青儿也觉得蒋嫂子刀工和厨艺都不错,我们酒楼开业,厨房也要有人帮忙,就想着能请蒋嫂子帮我们,这包吃住每月二两银子,叔婶你们看怎么样?”
    “啥?二两银子?这可高了,我听说人家在镇里那些会写字算数的也才一两多银子啊?就凭着说你们把地佃给我们,让四媳妇免费给你们做事都是应该!”罗丰收认真说道,完全不顾一边大儿子大儿媳使劲打的眼色。
    苏青儿看不下去了:“叔,这酒楼忙,蒋嫂子去肯定很辛苦,而且没有放假时间,平日里要是家里农忙,也不能赶回家帮忙,工钱多拿点应该的,再说我们请其他人都是一样的工钱。”
    杨氏看苏青儿说话了,也不再憋着:“这行是行,只是四媳妇她那丫头,离不开她,走哪儿都要跟着啊!”
    “一起带着吧,反正孩子大了,也费不了什么心,娘带阿瑞也是带,多看一个孩子也没有问题,再说我看小丫头挺可人的,说不定还能帮着干活呢!”苏青儿想也没想就说了。
    站在一边的蒋氏,心里高兴,自己能够挣钱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要卖她的女儿了,可看向旁边的罗大江眼里却带着浓浓的不舍。
    这一幕落在黄松海眼里,黄松海拉了拉苏青儿用眼神示意,苏青儿看到罗大江眼里也又是高兴又是不舍得样子,瞬间明白,点点头。
    黄松海开口说着:“平日采买什么的,我一个人也忙不过来,不如罗四哥也来帮我们忙吧,工钱一样,也是二两。”
    “可是,可是我不会认字啊?”罗大江高兴之余又怕自己无法胜任。
    “没关系,能认秤就行,好,就这样说定了,晚上收拾收拾,明天我们搬过去了,你们也跟着搬过去住,过年前该学习的都学习好,年后酒楼就要正式开业的。”
    “好好,谢谢你们能看得上老四两个,我们一定尽心尽力做事。”
    “叔婶,那我们走了,我们还得去找几个机灵的小子跑堂呢!”
    “跑堂?我就行啊!”一个大概十三四岁的男娃走进来说道,身上穿着水洗的发白长衫。
    “宝林,别来捣乱!不懂规矩!”罗丰收几步上前,一烟斗敲在宝林头上。
    罗宝林没有闪躲,反而冲着苏青儿和黄松海说:“叔婶,我没问题的,我们平常一起玩的伙伴里,就属我最机灵了,不信你问大家都知道的。”
    黄松海走到罗宝林面前:“宝林,你怎么想去啊?跑堂可累了,天气热的时候衣衫都要湿透,遇到苛刻的客人,还要受气,你愿意去吗?”
    “我愿意,爹之前为了救人,进了班房,被里面的狱卒打了,现在动不动就痛,我要挣钱给爹看病。”
    “好,那叔就答应了,真是好孩子,你还有认识能干的,人品好的孩子吗?再带我请两个去?”
    好啊!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