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妇有夫有田

第十一章 制作神器


    ?该秋收了,家里人都得下地,因秋丫还没出月子,所以不用下地,把阿瑞托付给秋丫照看,一家人吃了饭都下了地。
    苏青儿穿着以前的旧衣服,用青布把头发全部包在头顶,手里拿着镰刀站在田埂上,水田里的水已经干涸了,金灿灿的稻穗,随清晨的风儿摆动,把袖子扎好下到田里,苏青儿前世可没做过这种事,只能凭着原主的记忆和看着刘氏的动作,左手拿着一把水稻,右手用镰刀从离水田表面一寸的位置割断,然后整齐的摆放在一起。
    黄松海开始跟他们一起割水稻,等到割出来一片后,就回家搬了一个稻桶来,准备开始打谷子了。
    稻桶,是俗称,其实不是桶,是用木板木条制作的四方形的容器,朝上开口很大,一米多见方,大约是底部的三至四倍,四个侧面都呈倾斜的梯形,整个形状犹如缩略版的倒金字塔。它口沿内侧往下十厘米的地方,镶着一条十厘米宽的木条,其中三个边的木条上每隔二十厘米左右开有一钮扣大的孔。桶的最底部长着两根扁圆的横条,中间大两头小,是它在田野里滑行的双脚,酷似滑雪的橇板。稻桶的所有木板木条的链接,都不是用铁钉,而是槽突凹凸的嵌锲,或者是犬牙交叉的咬合,跟老式写字台的抽屉一样。
    黄松海双手抓着水稻的底部,把稻穗那一头狠狠的打在稻桶里,一粒粒爆满的谷子就掉落在稻桶里,一下又一下扬起又重重的甩下,翻来覆去很快就打干净了一大把水稻。
    一家人谁都没有说话,都全部把注意力集中在手上,现在太阳还未出来,要加紧速度,等太阳大了就容易中暑。黄松海速度很快,苏青儿和刘氏都割不过来,黄松海就割一会儿又打一会儿,等太阳快到头顶时,也不过才收了小半亩的水稻,苏青儿觉得跟现代用机器相比太慢,而刘氏却觉得今年三个人比往年两个人快多了,笑呵呵的说道:“恐怕咱们一天一亩地没问题啊!”
    太阳大了,热的让人受不了,一家人把打好的粮食放到牛车上,回家了,路过秋丫家的时候,本打算接了阿瑞一起回去的,可是秋丫却说饭都给他们做好了,吃了饭再回去。
    就这样,早上下地收水稻,中午在秋丫家里一起吃饭,吃了饭休息一会儿,太阳没那么毒的时候就继续下地。五天时间水稻就全部收到家里了,全部摊在院子里晒着。
    等花生和苞谷都收回来的时候,水稻都晒的差不多了,就要把里面的杂质弄出来,比如一些空壳子,一些打谷子被打下来的碎屑什么的,就是用簸箕装上水稻迎风簸起来,风一吹就把一些杂质吹出去了,可是这样太慢太累,而且风一吹,那些灰尘什么的就容易跑到眼睛里,苏青儿突然想到以前在博物馆里看到的一个风车,好像就是专门弄这个的,可方便很多,不但能用到水稻上面,其他的粮食都可以用,可是风车该怎么做呢?运作的原理她清楚,可是细节她却不知道。
    眼前一亮!虽然她不会做,但是她会画呀!苏青儿赶紧回屋,不一会儿一个农用风车便出现在纸上,又在旁边的空白处用箭头指出每个地方里面的零件是什么样子的,起什么作用!画好之后拿给了黄松海,她本来担心黄松海会看不懂,都已经做好了虚心解释的的准备了,没想到黄松海拿着仔细看了一会儿便一脸惊喜的抬起头看着她:“青儿,你真棒,怎么想出来的?我立马就做一个!”说完就跑到山里去砍树去了!
    黄松海敲敲打打折腾了两天,终于一个有模有样的风车出来了,风车的结构十分简单。由漏斗、风鼓和三个排泄口组成。漏斗是用来装待处理的农产品的,位于最上端,漏口由一个可以活动的木板控制,可大可小。风鼓是最核心的部件,呈圆形,内有四个风片,外的一个摇手,由人工摇动,可以随意控制风速。三个排泄口是由近及远安排的,由最近的排泄口排出的是最沉的结实的谷物,由直对着风鼓的远的排泄口排出的是夹杂的叶片等杂物,中间的是秕谷。漏斗放下的谷物被风按比重不同分成了三类。
    弄好了就立马实验了一下,把有杂质的水稻从漏斗倒下去,水稻一点点慢慢往下掉,摇动风鼓,风从尾部出来,一些灰尘,黄叶子也跟着出来,而下面两个口子靠后的一个里面就出来一个干瘪的空壳,最前面的口子里出来的就是一粒粒爆满的水稻,简直就是神器啊!哈哈!
    没想到这么成功,大家都很惊喜,很快就把水稻收拾干净了,再晒晒就可以收仓了。本着有福同享的心思,就把风车借出去了,跟苏青儿家里关系比较好的都用上风车,没想到却有不少人问他们在哪里买的,苏青儿脑袋一转又想到一个赚钱的好方法,卖风车设计图!
    虽然他们可以自己做来卖,可是风车个子比较大,黄松海一人做起来比较慢,干脆把她画的设计图直接卖掉,又快又方便!想好了之后苏青儿就把这事儿交给了黄松海去办,她现在可看清楚了,黄松海表面看着不爱说话,还以为他多老实,其实心里聪明着呢!交给他,她放心。
    果不其然,黄松海傍晚就带着一百两银子回来了,还买了香膏,一起交给苏青儿,说是给苏青儿擦手用的,这些天做农活手都粗糙了。
    苏青儿狠狠的瞪了他两眼,还敢说她手粗!哼!回屋数数银子才最重要。买地花了整整六十两银子,本来还剩下十五两,今天拿回一百两,一共还有一百一十五两银子,和一些碎铜板,恩,不错,可以用来做点小生意。
    秋收忙得差不多了,苏青儿决定今天犒劳犒劳大家,于是就钻进厨房去好一阵折腾,等香味儿引诱的阿瑞口水直流的时候,终于开饭了,一边青一边红的剁椒鱼头,红亮亮的红烧肉,糖醋排骨,一条清蒸的鱼,还有两个素菜,再有一个猪骨汤,菜摆了满满一桌子,还每一样都分量足足的,让人看了又喜又愁,喜的是有这么多好吃的,愁的是家里连阿瑞才四个人,根本吃不完,天气热又不能放。
    然而苏青儿早就有准备了,她拿出一叠小碗,每一样菜都夹出三个小碗来,说道:“以前何玉嫂子家帮了我们不少忙,秋丫家里也是,这次买地又多亏了村长帮忙跑路,咱们每家送一份去,虽然不是多贵重,也是我们的心意。”
    刘氏非常赞同:“咱们家有青儿,我就啥都不用操心了。”
    幸好三家离的不远,夏天菜又凉的慢,等送完了回来,正好开始吃,黄松海拿出了一坛子梅子酒,除了阿瑞一人面前倒了一碗,苏青儿端起来抿了一口,并没有想象中的辛辣,而是非常清甜,忍不住又喝了一大口。
    “好喝吧?这种酒多是女子爱喝,你和娘都可以喝,偶尔喝点对身体好!不过不能多喝。”黄松海看苏青儿灌了一大口忍不住说道。
    “来,干了,哈哈!”大家一起碰了碰碗,小喝一口,开始吃菜。
    “哟!在吃饭呐?哎哟吃的这么好啊?我可从来没吃过这些东西。”吴氏从院子里走进来,看着满桌子的好吃的忍不住吞了吞口水,说完还向院子里招了招手:“大宝二宝小妞妞你们快来,看你幺奶家吃的多好,你们多久没吃过油腥了,赶紧来尝尝!”
    关于本章所说的稻桶和风车,大家可以百度一下,以前很小的时候老家都有用,只是现在看不到了,听家里老人说,是从很早很早之前就流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