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之逆天行道

第7章 陆虞候


    ?话说我在那花花太岁头上动了土,把林冲娘子强行救下,正不知该往哪里去。行至一座茶楼前,突然有人把我喝住。
    我抬头一看,那楼上是几个官吏模样的人,正在一侧栏杆处向下望。为首一个官人叫道:“与我拦下来!”他身边三四个人答应一声,跑下楼来,前后一夹,阻断了我的去路。
    不一会那官人也下楼来,径直走到我面前。看他的模样,二十八`九岁,合中身材,白面短鬞,容貌俊秀,衣帽穿着自不是常人可比。
    这人用严厉到近乎苛刻的目光审视我一阵,又看一眼倒在我车上的人。
    “你这厮是谁?”他毫不客气的质问道。
    我不知这人要干什么,但看他的穿戴以及使唤人的神气,知道来头不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恭敬的回答道:“小人是城东畿县①里的农户,前来京城贩粮的。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那人紧接着又问:“你车上这个又是何人?”
    我猜到这八成是他拦下我的目的,因为车上这人绫罗绸缎,实在显眼,与我和翠莲的平民装束差别太大。所以在他下楼那半分钟之内我已想好了几种说法,最后选了自认为最保险的一种回答道:“这是我家大嫂,受了惊吓昏倒在此,正欲送回家去。”
    不想那官人把两个指头在我面前一指,喝道:“一派胡言!这人如何会是你嫂嫂?”
    我赶紧作揖道:“小人不敢说谎。”
    那官人道:“你姓甚名谁,你家哥哥又是谁?”
    我说:“小人名叫林劲,我大哥唤作林冲。”
    “林冲?可是那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豹子头林冲?”他瞪起了双眼。
    我说:“正是。”
    那人好像早在等待这个回答似的,我话音刚落,他便吼道:“好个拐人`妻子的狂徒,还敢信口雌黄!左右,与我架起来!”
    我身边那两个身挎腰刀的下属闻言,立刻上来一左一右把我双手架住,脑袋向下按去。
    我这时有点慌了,抬头问道:“大人何故如此?小人哪里说错了?”
    那人道:“这东京城内,哪个不知林冲一家两代单传?你也不问我是谁,我与林冲相交十数载,情同手足。你竟诓我是林冲的兄弟,却不是作死!”
    我听他这样说,悬到喉咙的心反而放下了一半。心想这人原来是林冲的好友,并非那高衙内的爪牙,于是也不怕把实情相告。
    我说:“大人息怒!小人确与林教头相识,只在昨日。小人仰慕教头威名久矣,故此斗胆称他作兄长,以示恭敬,别无他意。”
    那官人又道:“我只问你,她家娘子,如何却在你手里?”
    我说:“大人容禀。小人今日路经街市,见一伙歹人正在调`戏一个女子,却无人敢管。走近看时,认得是林教头的夫人,因此才出手相救。”
    那人道:“别人不敢管,如何偏你敢管?”
    我说:“小人一则愤慨,不忍教凶徒辱没良人。二则为全林教头的名声,也便舍得这一身剐。大人若不信时,只去前边问个究竟,上百街坊可以为证。”
    那官人听完,绕着我走了一圈,把我上下打量一番,说:“如今你携带林冲娘子,意欲何往?”
    我说:“小人恰才已禀明大人,正欲送回林教头家去。”
    他顿时喝道:“兀自狡辩!林冲家在北边,你如何向东去,莫不是要出城?”
    这句问得犀利,险些把我问住了。幸亏我脑子转得也快,解释道:“大人莫要误会。小人见那伙歹人向西而去,生怕他们卷土重来,因此情急之下只顾往东跑,不敢便向北去。大人若还有半点疑惑,如今只去林教头府上,与他家丫鬟对质一二,便知真假。”
    那官人听完寻思片刻,又道:“倘若真如你所言,究竟是哪个吃了熊心虎胆,敢来招惹东京豹子头?”
    “这……”,我犹豫了一下,心里其实在盘算一件事——太尉是什么官,眼前这人又是什么官?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若是这人顶上的乌纱不及那个高太尉,那岂不是说了也白说?
    那官人也不等我多想,命令道:“支吾甚么,还不说来!”
    我说:“只怕小人说出来时,大人也未必敢管。”
    那人骂道:“放屁!你这泼皮尚且管得,我虞候②陆谦却管不得?你说便说,不说时,驮将起来送去衙门发落!”
    好吧,这回我倒成了别人眼中的泼皮……
    我赶紧又作个揖,说:“干系重大,小人自不敢隐瞒。那伙歹人小人本不认识,只听得街坊议论,为首的说是高太尉之子——高衙内。”
    谁知那官人听罢,立刻惊诧一声,闻言色变!
    ————————————————————————————————————
    当我和这个叫作陆谦的人一起把林娘子送回林府时,正遇着林冲骑着马朝这边飞奔而来,身上一副披挂都还不及脱。
    那陆谦迎上去道:“教头来了,小弟正欲寻你去!”
    林冲下了马,喘气道:“使女锦儿忽然来报,着我火速赶回来!拙荆现在何处?”
    陆谦道:“嫂嫂已送入府内将歇。”
    林冲道:“多亏虞候仗义相助,真个如我骨肉手足。先受林冲一拜!”说着俯身便拜。
    陆谦忙扶住道:“兄长且慢!非是小弟功劳,全赖这位兄弟周全,救下嫂嫂之人是他。”
    林冲听这一说,便把目光转向了我。我也注视着他,心里此时已从刚才的慌张,不觉变成了激动。寻思着时隔仅仅一天,居然又和他见面了。
    林冲皱眉道:“这位兄弟有些眼熟,莫非哪里见过?”
    我说:“林教头军务繁忙,哪里记得小人。只是昨日菜园一聚,鲁师兄教头必不曾忘?”
    林冲这时猛的想起来,我就是昨天在菜园里跟他们一块喝酒的“泼皮”当中的一个。于是说:“原来是鲁师兄的弟兄,怪道如此义气!林冲在此拜谢了!”
    我也赶紧把他扶住,说:“举手之劳,兄长切莫如此。如今嫂嫂微恙,何不先去探视?”
    林冲道:“正是。二位兄弟移步堂上,且用些茶,回头却再说话。”说罢快步去了。
    陆谦这时道:“教头既有吩咐,你两个且随我来吧。”
    于是跟着陆谦进了林冲府邸,在正堂之上分上下首坐了。翠莲出于礼数不敢入座,只在我身边侍立。
    陆谦这时自然不再像先前对我那样严厉,与我一面用茶,一面询问我的来历。而我心里也在暗忖,这人既然是林冲的好兄弟,为什么在我的水浒记忆中,几乎没有对于他的印象?也正因如此,我试图与他多聊几句,弄清此人底细。谁知他的底细尚未谈及,倒是先聊到了那个高太尉。
    原来,这高太尉就是历史上那个臭名昭著的高俅,本是大文豪苏东坡门下的一个刀笔小吏。因为善于抄抄写写,被苏大学士推荐给了当时的小王都太尉王诜。王诜不仅是宋神宗的驸马,而且也是一位丹青妙手,与同以书画见长的端王赵佶私交甚厚。有一次,王诜派人去给赵佶送礼,赵佶恰好在自家园子里玩蹴鞠。玩到一半,忽见旁边一人面带轻慢之色,于是叫过来问他难道也会蹴鞠?那人回答说易如反掌。赵佶不信,命他一试,果然脚法了得,技惊四座。赵佶非常高兴,当即给王诜传话,连礼带人一块笑纳了。于是就这样,这人不仅以绝对主力的身份一下进了国家队,而且还成了皇二代赵佶身边一等一的亲信。神宗挂了之后,其子哲宗继位。哲宗挂的时候无子,其弟端王赵佶继位。于是这高俅自然随他主子一路鸡犬升天,一个黄袍加身成了当今皇上,一个摇身变作正二品大员、统领天下兵马的高太尉。
    当然,陆谦不可能告诉我,这个热爱足球运动且一手提拔了奸臣高俅的端王赵佶就是后世所熟知的那个宋徽宗,因为健在的皇帝是没有谥号的。我也是凭借我那柳暗花明的记忆力和必要的一点历史常识,才将这个谥号提前给他安上去的。
    言归正传。我和陆谦正聊着,这时那个叫作锦儿的丫鬟终于上气不接下气的跑了回来,来不及多打一声招呼就直奔内堂里去。又过了大约十来分钟,只见林冲从一侧屏风后面转出来,手上反握着一柄一尺多长明晃晃的尖刀。
    我和陆谦见状大惊,不约而同噌的站起来。
    没等我俩开口,就听林冲骂道:“京城之中,竟出这等畜生!众目睽睽之中,光天化日之下,敢把良人之妻如猪狗一般作践!若不讨回个公道来,我林冲今后如何在东京地面行走!”
    陆谦赶紧上前拦住,道:“兄长息怒!此事不简单,且缓一缓!”
    林冲将他推开,道:“怎么不简单!只去那厮们身上每人戳五七个透明窟窿,万事皆休!”
    陆谦自知一时劝他不住,便给我使眼色。这时林冲也向我这边看过来,嘴里道:“这位兄弟,既是你救了拙荆,殊不闻‘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你只说,那厮们为首的一个是谁,林冲顷刻教他化作齑粉,回来却再与你拜茶!”
    我也正在为难之中,怕他一时意气用事,反而害了自己。又见陆谦给我使了眼色,于是说:“林教头,此事当真非比寻常。若依小人之见,还是从长计议吧!”
    林冲愤愤不平,哪里听得进去,上来一把揪住我的胳膊,说:“怕甚么!凭他是谁,我林冲今日好歹结果了他!但凡有事都在我一人身上,你只道出这厮姓名,便是我的恩人!”
    我见他把话都说到这地步了,只得转头又看陆谦一眼。陆谦此时摇头叹了口气,背过身去,如同在说——我也没辙,你小子自个儿看着办吧。
    于是我还能怎样,只得告诉林冲实情——“那为首之人,乃是高太尉之子,高衙内。”
    谁知只这一句,林冲听了,犹如冷不丁被人一记耳光重重掴在脸上,顿时倒退两步愣在那里,呆若木鸡。
    要说陆谦这人,还真是机灵。见我嘴里“高太尉”三个字霎时挫去林冲大半锐气,这才又开腔劝道:“非是小弟贪生怕死,不敢为兄长讨还公道。常言道‘不怕官,只怕管’,那高俅如今是统领禁军的本官上司,教头如何与他争锋?倘若作下个‘以下犯上’的罪名,轻则发配,重则问斩,教头如何不晓事?还请三思!”
    这一席话,更把林冲说得无言以对,由不得一屁股坐倒在身后一把椅子上。
    毕竟也是两代在朝为官之人,此时他心中少不得权衡起利害来。陆谦见状,顺势卸了他手中利刃,又道:“陆谦与兄长相识至今,多少时日?若不见疑,今日不妨听我一计,保管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不知是何计策,且看下回。
    【作者注释】
    ①畿(jī)县:紧挨着京都周边的县。
    ②虞候:官职名。宋代武官编制里属于“都”一级别,从五品,一般负责指定区域里军事巡察、警戒等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