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系统援助记

第七十 八章 运输队歌咏


    年轻人在一个簿子里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和先前已经到场的干部一起,将两枚半圆形的印章组合到一起,跨着两个人的名字,郑重地盖了上去。
    “签收验讫,多谢了同志。”165师的两位同志和前来交接的几位握了握手,“一路颠簸,辛苦了。”
    “都是为革命嘛,辛苦也不觉得。”
    “哪能呢,从肤施到这里,好说也有千里路了吧。”
    “现在方便多了,伊克昭盟的道布庆.道尔吉协理——按着伊克昭盟这边的说法,还是个什么‘台吉’,和省长似得——早就和咱们开始做生意,在草原上,茶和盐很受欢迎,这边的大镰刀、铁马镫之类的铁器也相当畅销。道布庆台吉和咱们签了合同,定期给我们供应马匹和羊毛,然后冬天的时候,咱们收购他们过不了冬的牛羊。”
    运输队负责交接的是一位粗声粗气的中年干事,“去年冬天那一笔交易之后,咱们输送队的驮马是不缺了。”他指了指背后正在拴马杆子下边舔大盐块的马儿们,“瞧,咱们这一程,就有足足125匹马,分了50台马拉大车,车还是胶轮子的——嘿!咱这退役前,见过最多的马也就是打东北军那块儿,缴获的那么多战马,当年可宝贝的不行,现在谁想到有这么多了——咱们输送分队都有5个大队、25个分队了!”
    说罢,干事指了指自己肩膀上新缝上去的臂章,侧过身子来展示了一番,上边有一个“输18队”。
    “妥了,我这边就不耽误你们什么了。祝你们一路平安!”
    ————————
    一年多以来,边区内部的国军势力目前已经基本被挤压出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边区里的土匪被剿了个干净,运输队不需要随时带着一堆警卫了。
    但是因为资源聚集和工业配置的关系,食堂所在的肤施和工业聚集地所在的惠农之间,还是有着五百公里的距离,如果还是沿用之前的小径,单程一趟甚至要一个多月。
    这咋行?
    因为食堂的存在,八路得以在不加重农民太多负担的情况下动员百姓,将原本狭窄的土路拓宽夯实。到38年的当下,链接肤施-安塞-吴旗-定盐,穿过鄂托克旗草地,分叉至巴图湾,并最终链接惠农根据地的土路已经完工。整个输送队的双马大车,已经可以在压平的土路上前进了,根据八路编制的运输手册,整50辆双马大车的运输队可以在单车上装载500公斤的货物,然后一天行进35公里的距离——这样,走完差不多450公里的路程,可以节约一半的时间,用将近半个月的时间走完。
    据说下一步的目标,是把这条路继续拓宽并且完成铺装,让汽车也可以全天候通行,不用一下雨就陷入泥坑,动弹不得。
    “吁——吁!”
    运输队的中年干事走在队尾,背着一把不知道转了几手的老套筒,听着赶车的车夫捏着鞭子,轻轻地催促马匹前进。除去车夫,八路的纪律不允许没有受伤无法行动的人坐在大车上,他这个当副队长的自然要以身作则。
    几天走下来,行程已经过半,他们已经穿过了鄂托克旗草地,无定河就在前方——在那里,有着全程最大的一个“服务道班”,可以让整个分队稍事休息,补充粮食,顺带卖出一些预定在中途就交易掉的物资:在跑过几次这条路线之后,先前的运输队们提出了一个颇为现实的意见,在道路上有很多牧民老乡,他们本身就有这对于生活日用品,甚至猎枪火铳的需求,不少东西在道路上就可以通过贸易甚至以物易物的形式交易掉。
    比如这一次的从惠农往肤施带的东西里,就有不少定盐出产的牲用盐块,是牧民们很喜欢的产品。
    ——————
    “同志们呐!加把劲儿,就快到啦!”走在队伍最前边的分队长扯着嗓子,给大家鼓劲儿,“就快到巴图河湾啦!那儿有热腾腾的炕,有开水泡茶,还有义大利面条!”
    “好——哟!”
    行百里者半九十,今天的行程还剩下最后一段,远远的甚至已经有炊烟从地平线上漂浮起来,最后这几公里,大约是最难熬的一段路了。
    副队长知道,这里不是自己受伤退役前的部队,只是一个承担非战斗职能的运输分队,不能拿着战士们的要求来要求这些来赶车的民兵,更不能用来要求这些有脾气的大牲口,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得保证所有人不出意外,平平稳稳地走到今天的目的地。
    “咱们车上装的,可是支援前线的零件——呼——设备啊,咱们送上这一批,就能,整出枪炮手雷呐,炸的小鬼子——一个个飞上天!”
    “飞上天!”
    副队长的话音刚落,队伍前头就有人接上了一句跑调的唱腔:
    “哎——!”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
    “一道道水——”
    虽说音调不准,音高胡乱,但是胜在气息悠长,音量很足,这下整支队伍都能听到这位的起头了。众人发出了哄笑声,调侃这位老兄的五音不全。
    但是这种时候,来一首歌几乎是最适合的,不仅可以鼓舞士气,消除疲劳,还可以起到增进队伍友谊和协作意识的作用。副队长眼看火候到门,深吸一口气,拉开嗓子,跟了上去: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运输队里有过军旅生涯的同志,几乎毫无延迟地接了上来。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
    小小的声音开始逐渐地汇聚起来,变成一股声浪。虽说不是正式的八路战士,但是长久以来的集体生活,依旧给所有的人留下来鲜明的痕迹。在这首红军年代便有了的陕北民歌之中,所有人的心情都开始染上夕阳的红色,进而转化成行动的力量,驱动着早已疲惫的身体,继续向前行进。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禁止转码、禁止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模式!
    最终,整支队伍都加入了合唱,似乎连疲惫的驮马都加快了几分脚步。不论对这首早已学唱的歌曲是否已经可以谙熟于心,大家都亮出了自己的嗓子,来自天南海北的声音,开始汇聚成一股力量。
    “千里的那个雷声哟万里的闪。
    “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作者的话:今天和明天是根据地军民的生活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