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官成长系统

56式自动步枪


    ?结构1950年代,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军工业。在当时接受大量苏联援助的情况下,武器的研制也是从全面引进的基础上开始起步。各项技术数据、生产设备甚至样品都是直接从苏联引进。1956年,解放军定型了56式枪族并开始量产。与同一年定型的还有仿制SKS的56式半自动步枪和仿制RPD的56式轻机枪,是为56式枪族。在50年式末56式枪族大量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取代原本服役的中国制53式步骑枪、日本三八式步枪和美国M1903春田步枪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制式步兵武器。当时一个陆军步兵班的典型配置是:2支、2支56式班用机枪、7支56式半自动步枪。由于56式在设计时,中国军队的武器思想还很传统,此枪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称作“冲锋枪”,且其战术定位也被设定为班组火力支援用武器,用于提供近距离压制火力,因此56式最初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简称“56冲”。研制小组的组长为赵瑞之工程师。在1962年的中印之战后这种思想开始转变,并发展出63式自动步枪,但63式步枪在制作上出现不可接受的缺憾,至1970年代后期被撤装。在1979年中越战争时,56式仍为解放军的火力支援,仅班长及副班长配有。越南战争时的北越军队和越共游击队就曾大量使用56式,据说越南拥有的56式一度比中国还多。[1]同一年定型的还有56式半自动步枪(仿制SKS半自动步枪)和56式轻机枪(仿制RPD轻机枪),都是完全不同的武器。仿制56式枪械是在全面引进的基础上进行的,在50年代中期从苏联引进产品图、设计计算、尺寸链计算、试验检查规范等全套资料,以及工艺规程、工装资料等工艺技术文件,甚至还有部分硬件,如成枪、部件以及关键工装、刀具、量具等。56式7.62毫米自动步枪是仿制前苏联AK-47型7.62毫米自动步枪即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的产品,1956年生产定型,1963年改型56-1式,1980年改型56-2式,1991年改型QBZ56C式。开始设计几乎都是仿照AK-47的·,仅仅是在快慢机当印有汉字。56式冲锋枪是我国生产和装备量最大的自动步枪,至今仍在装备部队。结构56式冲锋枪与AK-47突击步枪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准星为半包式两侧护翼,而56式冲锋枪则为全包式的护环,护环顶端有开孔,56式冲锋枪最特别的是采用了折叠式的**,充分发扬我军“刺刀见红”精神。这些是外观上最大的不同之处。56式冲锋枪的枪托为木制固定枪托,在1963年又推出了仿制AKS的56-1式折叠枪托冲锋枪,枪托向下折叠。56式冲锋枪系列的战斗射速为:扫射每分钟90~100发,单发射击每分钟40发。配用1956年式7.62mm普通弹(通常称为56式步枪弹),在100米距离上能击穿6mm厚的钢板、150mm厚的砖墙、300mm厚的土层或400mm厚的木板。在使用上,对单个目标在300米内实施点射,在400米内实施单发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对500米内的飞机、伞兵进行射击,可以杀伤800米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到1.5公里处仍有杀伤力。56式冲锋枪和AK-47一样性能可靠,采用枪机回转式闭锁方式,活塞长行程自动原理。操作简便,易于训练和维修,自动机在任何环境下均能获得足够的后坐动能,确保在风沙等恶劣条件下射击也有良好的可靠性。但缺点也和AK-47一样,巨大的后坐能量在射击时产生强烈的震动,尤其点射时,很难控制枪身的抖动,射击精度差,重量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