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官成长系统

MG-34通用机枪


    ?MG34是1930年代德军步兵的主要机枪,亦是其坦克及车辆等的主要防空武器。MG34开发原意是为了替代MG13等的老式机枪,但因为德军的战线太多,直至整个二战完结都没有
    完全取代,更衍生出更为著名的MG42,而其他老式机枪在二战中仍然同时服役。MG34由毛瑟公司的海因里希·沃尔默(HeinrichVollmer)所设计,以莱茵金属推出的MG30机枪(Solothurn1930)改良而成,将原有的弹匣供弹改为弹链供弹、加入枪管套及提高射速到每分钟800至900发。MG34在推出后立即成为德军部队的主要武器,在西班牙内战中,德军士兵协助佛朗哥部队作战时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MG34亦开始成为通用机枪的初型。MG34的生产需时很长,成本亦很高,每把须用49公斤(108磅)的钢铁以钻削方式才能制造出重12.1公斤的MG34,而由于射速高,枪管较易过热,也较易出现故障。MG34可用弹链直接供弹,亦可用50发弹链装入的单室弹鼓或75发非弹链的双室弹鼓挂于机匣左面作供弹,但改装成75发双室弹鼓后无法直接改回弹链供弹。MG34的枪管可以快速更换,只须将机匣与枪管套间的固定锁打开,再将整个机匣旋转即可取出枪管套内的枪管。MG34的扳机设计独特,扳机护环内有一个双半圆型扳机,上半圆型为半自动模式(印有“E”字),而下半圆型设有按压式保险的扳机则为全自动模式(印有“D”字)。轻机枪模式时的MG34连两脚架重12.1公斤,而中型及重机枪模式时可选重6.75公斤的三脚架或较大型、重23.6公斤名为MG34Laffette的三脚架,除了一个可调式照门外,机匣左面有另一个翻开式的长程照门,亦可加望远式瞄准镜作长程射击用途,甚至加装潜望镜以令射手保持在战壕中射击而无须暴露在火线范围内。MG34式机枪结构复杂,不便加工,枪体太重。1.枪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有膛口助退器和消焰器;闭锁机构为枪机头回转式,开锁时通过枪机头上两侧滚轮与枪管节套开锁加速凸轮凹槽相互作用加速枪机体后坐;供弹机构有弹链和鞍形弹鼓供弹两种方式。供弹方式的改变采用更换两种形式的机匣盖完成。弹链为开式金属弹链,作轻机枪使用时弹链容弹量为50发;作重机枪使用时用50发弹链彼此联接,容弹量250发。输弹机构为拨弹滑板式,用枪机带动,可从机匣左右两面输送弹链,靠调换受弹器零件和供弹杆改变输弹方向。鞍形弹鼓的容弹量为75发。击发机构为利用击发簧能量击发的击针式击发机构,发射机构具有单发和连发功能,扣压扳机上凹槽时为单发射击,扣压扳机下凹槽或用二个手指扣压扳机时为连发射击。退壳挺为圆柱形,安装在机头内,枪机后退时,退壳挺后端撞击机匣内的退壳挺衬轴而向前移动将弹壳抛出。2.瞄准装置该枪的准星为折叠式,表尺为带高射瞄准具的折叠、立式后照准器。重机枪上有光学瞄准镜。作高射机枪用时,有简单的高射瞄准环。3.弹药该枪发射德国或波兰毛瑟98式7.92mm枪弹。
    ;